近年来,新材料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从研发到市场,产业链条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,在部分材料领域,我们也从跟跑逐渐向领跑进军。无论从政府到科学家、企业家、投资者都非常重视创新。关键的问题是,当下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创新?我们仍有诸多材料技术被“卡脖子”,要秉持什么理念去突破难题?
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在接受《元科技.生态》记者采访时说:“当下要迫切解决的是观念问题,我们的科研人员要做有责任的创新。”
表面工程技术水平有所提升,但跟国际上仍然有差距。
表面工程技术集成了物理学、化学、电子学、机械学、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知识,是先进制造和材料学科的交叉领域,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,这项技术在我们国家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,相对来说还是年轻的学科。表面工程技术涵盖的热喷涂、气相沉积、电镀、涂装、堆焊、热扩渗、三束改性、激光表面强化等等都发展得非常快,在先进制造、轨道交通、新能源、石油化工、钢铁冶金、交通运输等各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任何科学技术从0到1的研究,都是先发现自然规律或者科学规律,然后再支撑某个重要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。尤其是在新材料领域,如果没有基础研究,单纯靠碰运气,就会产生大量的浪费,浪费原材料、浪费能源、浪费时间。
我们国家的表面工程技术研究,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跟国际先进水平比仍然有差距。一方面,表面工程技术的大型装备,我们国家大部分还不没有实现国产化,关键的时候还要受制于人;另一方面,精密装备,包括部分电子信息装置中的表面工程技术,我觉得应该得到重视。总结来看,从宏观到微观,从简单到深层次,从微米到纳米,甚至原子尺度,材料表面的加工结构和性能研究,我们都需要加强。
新材料领域现在很重视基础研究,尤其是纳米材料技术、材料基因组计划等等,我认为随着材料数据库的不断完善,今后利用数学工具、计算机工具进行材料的创新设计,包括各种成型技术、3D打印技术的辅助,都将对表面工程技术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。
材料被卡脖子是切肤之痛,我们要更好地寻求破解之道。
我们国家科技领域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,包括高端芯片、基础软硬件、基本算法、基本元器件,还有基础材料。
基础材料被卡脖子是最头疼的事情,因为材料是先进制造的物质基础。我们要更快地寻求破解之道。
大家都知道,高端芯片的生产被美国卡了脖子,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关键材料仍然在依靠进口。比如说,用来制造运输液态天然气的LNG船的殷瓦钢,被法国垄断了40年,我们还在试生产阶段;高端焊接材料,我们还不能大规模生产;高端碳纤维材料,我们虽然有小规模有效突破,但成本仍然没有降下来。这些都是国家发展的切肤之痛,一定要想办法解决。
从0到1的基础研究,要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:一方面要重视源头创新,攻克国际广泛关注的前沿技术;另一方面,着重开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里凝炼出来的基础科学问题。这两者缺一不可,而当前,后者更是当务之急。
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
要创新发展,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根本,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十分重视。我们从政府、企业到大学、研究机构都已经前所未有地加大了科技投入,强盛的国力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归国。
现在,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坚定地投入,但是要有耐心一些。
科学首先是非功利性的,科学的本质是求真。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不能太短视,做科研工作从来就不是发财的事,而是自己有兴趣,国家有需求。所以,我觉得首先要迫切解决的是观念问题。国家给了我们宽松、宽容的科研环境,科研人员要做的是积极探索未知,从关键技术上凝练出需要解决的问题,在自己专注的领域深入研究,对社会作出回报。拿到了课题经费,是要跟国家和人民有所交代的。科研人员需要有社会责任感。大家都在提创新,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?
我认为,一定要做有责任的创新,真正去推动国家需求的技术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。
中国科学院的侯建国院长曾经讲过,中科院作为“国家队”“国家人”,必须心系“国家事”、肩扛“国家责”,我是非常认同的。我认为,不仅仅是“国家队”,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应该恪守这样的理念。
要解决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
其次,我们要解决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。我认为,评价基础研究,不能完全采用量化的考核方法。基础研究的产出,确实比较难以衡量和评估,但是单纯按照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的加和是不科学的。论文是需要发表,它的作用是对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,通过总结提高认识,但我们要发表能够创新价值的论文,不能为了论文而论文。中国材料和化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,事实上相关产业的水平还有差距。
目前,我们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没有太考虑技术成熟度、技术可靠性等因素。当然,不能要求基础研究成果立即转化为产业应用,但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今后的应用指出技术上的方向,所以要要能够支撑关键技术的突破。
“料要成材、材要成器、器要好用”,这是我们要牢记的。
这个时代,我们需要秉持真正的学术道德、科学思想,每一个科研人员对于科研之道的内心认同,加之评价体制的全面提升和改进,才能够全面保证科研水平的提高。
我希望通过我们科技界、教育界的不懈努力,能够让我们的高技术企业走到世界前列。
咨询热线
400-163-9883